行业动态
水危机围困北方生态 水资源管理仍需配套细则
更新时间:2014/7/19 16:30:33 浏览次数:3298

    今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节约用水条例》施行,这是我国出台的第一部规范全社会节水行为的地方性法规。
  
  在12月17日就此召开的座谈会上,内蒙古水利厅厅长戈锋呼吁:由于水资源过度开发,内蒙古很多地方已经接近或者突破水资源可以支撑的限度,必须采取强有力的刚性措施,才能扭转水资源严重短缺和日益加剧的被动局面。
  
  机器喝地下矿泉水,市民喝黄河水。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地下水多年来一直处于超量开采状态,超采区位于主城区,超采区面积352平方公里,城南地面已沉降10厘米。
  
  呼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崔逢德说,由于超采严重,10年前呼市的地下水位下降过快,政府决定把黄河水引到呼市,经过处理配合地下水供给市民和企业。但是,很多企业以使用黄河水会导致机器腐蚀、增加企业成本为由,拖延使用黄河水,导致目前出现“机器喝地下矿泉水,市民喝黄河水”的倒挂局面。由于采用黄河水的自来水中不断出现“鱼腥味”等异常现象,呼市市民要求黄河水退出饮用水行列的呼声日益高涨。由此,近年来,呼市政府和市内有关企业“水仗”不断。
  
  今年年初,在呼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工业企业使用黄河水的议案》被确定为1号议案,要求天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呼和浩特石化公司和阜丰公司等工业用水大户今年必须使用黄河水,同时关闭企业取用地下水的自备井。据了解,这3家企业每天的地下水开采量高达数万吨。目前,3家用水大户已经与呼市自来水公司签订了用水协议,企业使用黄河水进展顺利,有的企业已经全部使用黄河水,永久关闭自备井。
  
  实际上,早在2005年,呼市政府就着手关闭市内企事业单位的自备井,但是,重点企业自备井关闭进展缓慢。目前,呼市建成区范围内共有自备井用户544户,已永久封闭自备井300多眼。在内蒙古工业重镇包头市,市政府要求今年10月底前,各工业园区除生活饮用水和特殊生产工艺要求外的工业、绿化等用水全部退出使用地下水,关闭地下水源井,转接公共供水或其它水源。
  
  “包头市严重缺水,人均水平为自治区人均水资源量的14%。”包头市水务局局长周志宁介绍,“近5年来,包头市每年超采地下水量800万立方米~1200万立方米,地下水位每年以0.5米~1.5米的降幅下降,降落漏斗已增至400平方公里。”实际上,在整个内蒙古,最近10年来地下水资源总量减少了近7%,但供水量却增长了40%左右,地下水超采问题十分突出。
  
  据了解,内蒙古地表水资源十分稀缺且季节性明显,地下水是唯一稳定可靠的水源,95%的居民生活用水、66%的工业用水、47%的农业用水来自地下水。依据《内蒙古自治区节约用水条例》规定,新建、改建、扩建的高耗水工业项目,禁止擅自使用地下水;已建高耗水工业项目使用地下水的,应当采取节水措施,逐步减少地下水开采量;有条件的,应当将地下水水源替换为非常规水源或者地表水水源。此外,新建、改建、扩建的高耗水工业项目擅自使用地下水的,由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记者了解到,从2007年《条例》起草以来,以上条款在立法讨论环节得到自治区人大、内蒙古水利科学研究院有关专家的鼎力支持。
  
  能源与水的矛盾日渐加深
  
  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内蒙古近10年来新上了一大批煤电生产、煤化工、氯碱化工项目,投资巨大,耗水量也惊人。据测算,生产1吨煤化工产品,平均耗水量超过10吨,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甚至超过30吨。
  
  在内蒙古西部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中国第四大沙漠腾格里沙漠的最南端,有一个被称为“建在沙子上的工业园区”。一家大型化工企业在沙漠里打了40眼机井,每眼井都有160米~180米深。
  
  虽然官方表示,该地区储水量巨大,只要控制采水量,而且在深水层取水,可以实现采补平衡,但是,仍然引起当地牧民的担忧。
  
  腾格里镇牧民巴特尔说:“这些井一旦开始抽水,时间长了,会引起地下水位的下降,人和牲畜可能都无水可喝。”
  
  有环保人士举出了俄罗斯的例子——俄罗斯曾经大量开发沙漠地下水,用以建设工业群,结果导致周围的河流、海子全部干涸。
  
  与化工企业相比,煤炭生产对水资源的破坏更为可怕。据推算,每开采1吨煤炭要破坏2.54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以内蒙古西部神府东胜和蒙东基地为例,如果两个基地2015年煤炭开采量达10亿吨,将破坏25.4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接近内蒙古地下水资源总量(139.35亿立方米)的五分之一。
  
  内蒙古水利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所长李宁表示,与西部区相比,内蒙古东部区水资源丰富,但是,能源化工产业的发展对水资源的破坏和影响不容小觑。
  
  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市被誉为“天堂草原”。在该市陈巴尔虎旗东明村,工厂从四面八方“围堵”,原本牧草肥美的草甸子如今成了工矿区,煤炭、电力、煤化工是主导产业。呼伦贝尔提出,加快建设扎赉诺尔、宝日希勒、大雁、伊敏四个区域大型煤炭产地,大力发展煤——电——化一体化建设。东明村村民表示,以前在院子里挖一二十米深的水井就能出水,现在挖五六十米都不一定有水,“以前,附近牧场的牧草可长至一米高,而如今,多数草甸的牧草仅至脚踝。”虽然呼伦贝尔市提出,“以不足1%的节点,释放99%以上的生态效益”,立足于“点上开发、面上保护”,并且采取了生态建设和保护的若干措施,但是,环保组织仍然担心,工业开发破坏了地表和地下水系,引起草原生态恶化。
  
  一份资料显示,20年来呼伦贝尔牧区天然草原退化、沙化和盐渍化面积达362.79万公顷,占现有草原面积的53.6%,全市草原面积比20世纪80年代减少了134.73万公顷。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仍需配套细则
  
  内蒙古水利厅副厅长康跃认为,内蒙古近年来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加重、水生态恶化、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等问题十分突出,已成为制约自治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资料显示,内蒙古水资源总量为545.95亿立方米,占全国水资源量的1.9%,属水资源严重紧缺省区。目前,内蒙古水资源每年缺口达10亿立方米,未来10年将达到30亿立方米。
  
  内蒙古水利厅厅长戈锋认为,造成内蒙古水问题的主要原因,除自然因素和经济发展需求增加外,还有用水方式粗放、用水效率不高乃至浪费严重等人为因素,“延续原来比较弱的水资源管理政策和手段,难以满足需求,必须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内蒙古自治区节约用水条例》规定,宾馆、饭店、住宅小区、学校、企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等,应当逐步建设中水回用系统和雨水集蓄利用设施。但是,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以上单位目前设置回用系统和雨水收集设施的寥寥无几,浪费现象倒是屡见不鲜。在内蒙古高教园区,大学生小李说:“宿舍的洗漱间,经常有学生洗衣服时都不关水龙头。”李宁认为,让节约用水观念深入人心,更主要的还是要靠制度来约束。“《条例》目前没有实施细则,应当仿照已经推行的用电累进加价制度,加快实行用水阶梯式加价制度。”内蒙古水利科学研究院一位专家表示。
  
  康跃在座谈会上对《条例》进行解读时说,《条例》对耗水量高的特殊行业用水提出强制性规定,“水上娱乐、游泳场馆、高尔夫球场和人工滑雪场等经营场所未安装节水设施的,由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李宁认为,这填补了自治区对特殊行业用水管理的空白,但是重在制度执行和落实。
  
  戈锋表示,要尽快完善《条例》的配套制度建设,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地下水管理办法》等,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水生态补偿制度,建设水生态文明。
  

Copyright 2011 广东泉之乡矿泉饮料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本站由 客都梅州网 制作并维护
地址:梅州市大埔县湖寮镇葵坑围子里 黄小姐:13543219855 固话:0753-5527788 粤ICP备13008739号